剑指一线2017ASCO胃癌免疫治疗重

在上月的ASCO年会前瞻中已经谈及,今年胃癌领域的进展,半壁江山皆归免疫:6篇口头报告+壁报讨论中的3篇均为免疫治疗(参见本订阅号文章ASCO胃癌进展前瞻(1):免疫治疗)。而今,ASCO大会行将落幕,胃癌部分的进展均已公布,且让我们来看个究竟,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略作展望。

在1月份的ASCO-GI大会上,3期随机对照试验ATTRACTION-2的成功让Nivolumab(NIVO)以后线治疗为突破口,强势切入胃癌领域。该试验表明,在进展期胃/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三线或更后线治疗中应用NIVO,相比安慰剂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OS,5.3vs4.1个月,HR0.63,P<0.)。

然而这个研究也有一些局限:首先该研究是由NIVO的原研方小野制药发起的,仅在亚洲人群中进行,未纳入西方人群;其次小野并未在该研究中使用Ipilimumab(IPI),而BMS公司则对NIVO+IPI的联合方案可谓念念不忘。所以在BMS版的2期试验CheckMate中,研究者就在西方人群中探索了NIVO±IPI方案。该试验在去年的ASCO大会上公布了短期疗效,今年则报道了更新的长期随访数据(口头报告,摘要编号:)。

研究分为3组,设计详见下图。首要研究终点为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DOR、OS、PFS和安全性。探索性终点为肿瘤的PD-L1表达状态。

研究最终入组名患者(79%已接受≥2线治疗),其中24%为PD-L1+(≥1%)。研究的结果ORR(主要终点)、PFS、OS详见下图。

以上的结果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绪:若看主要终点ORR,应该是N1+I3N3N3+I1;但若看PFS,却是N1+I3N3≈N3+I1;而OS则是N1+I3≈N3N3+I1。那么这几个方案应该如何取舍呢?您不妨先猜一猜,在本系列后边的点评部分,我们会看看BMS公司的选择。

在探索性终点方面,三组中PD-L1≥1%的患者的ORR均高于PD-L11%者。而在安全性方面,N1+I3有最高的3/4级不良事件,其次是N3+I1,而N3组最低(详见下图)。有趣的是,如果对比N3+I1(下图绿色列)和N3(下图蓝色列),会发现即使在N3的基础上加上低剂量的IPI,也会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上升(27%vs17%)。

研究的结论认为,Nivolumab单独使用或联合Ipilimumab,在化疗难治的进展期胃/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显示了临床活性,且与PD-L1状态无关。安全性与既往的报道一致。该方案的3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这边厢Nivolumab好生热闹,那边Pembrolizumab也不甘示弱,在本次大会上公布了KEYNOTE-试验的结果。这个2期多中心临床试验,包含3个队列:

本次大会公布了队列1(口头报告,摘要编号:)和队列2(壁报讨论,摘要编号:)的结果。

先说队列1。这个队列的设计略有意思:2期,单臂,多中心,大样本(例——而队列2、3分别只有25例的样本量)。窃以为MSD以此向FDA讨要批文的意思十分露骨啊~~

该研究入组了接受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患者,入组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mgQ3W,应用至两年、或疾病进展、或调查者/受试者决定退出、或药物毒性不能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所有患者以及PD-L1阳性患者的ORR,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终点包括DOR、PFS、OS。探索性生物标志物终点包括MSI和基因表达谱。

研究结果显示,Pembro在经过多线治疗的患者中,取得了11.6%的ORR,以及27.0%的DCR(疾病控制率),效果不俗。根据PD-L1状态分层的ORR结果详见下图,可见在PD-L1阳性患者中,有更高的ORR;但是在PD-L1阴性患者中,也有部分患者可以达到PR甚至CR。

次要终点DOR、PFS和OS的数据详见下图。

该研究的结论认为,Pembro在2线及以上治疗进展的胃/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显示了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持续的疗效。在PD-L1阳性患者中,Pembro有更高的ORR;但是在PD-L1阴性患者中,也观察到疗效。治疗方案的耐受良好。Pembro可以成为此类患者的治疗选择。

再来看看KEYNOTE-试验队列2(壁报讨论,摘要编号)。该试验是一个国际多中心2期试验,入组了复发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G/GEJ)癌,要求:无前线治疗、HER2阴性、有可测量病灶、PS0-1分。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Pembro)联合XP或FP方案治疗,直至35个周期(约2年)、或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或其他原因(见下图)。所以,这是一个在HER2阴性患者中进行的一线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研究。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终点包括ORR(中心审核)、DOR、PFS和OS。此外,该研究要求进行PD-L1表达检测,检测对象既包括肿瘤细胞,也包括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见下图)。PD-L1阳性的阈值为1%。

研究最终入组了25例患者,其中64%为男性,68%为亚裔,64%为PD-L1阳性,中位年龄64岁(基线情况详见下图)。

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中,ORR达到60%,DCR(疾病控制率)达到80%。PD-L1阳性患者的ORR和DCR更高,达到69%和81%,PD-L1阴性患者低一些,但也分别有38%和75%(详见下图)。

此外,所有24例(%)基线可评估患者均有肿瘤退缩(见下图),中位至缓解时间2个月(2-4),中位DOR(缓解持续时间)5个月(3-18+)。

生存时间方面,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6.6个月(95%CI,5.9-10.6),中位OS达到了20.8个月(95%CI,7.3-未评估)——比会前摘要报告时提高了整整7个月,真是意外的惊喜!

安全性方面,Pembro的中位暴露时间为7.1个月(1-21);76%的患者发生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详见下图)。TRAEs导致3位患者停止治疗(3级口腔炎,2级听觉减退,1级肌酐升高)。免疫导致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2%(均为3级)。

研究结论认为,Pembro联合XP或FP方案在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治疗中显示了令人鼓舞的有效性,以及可管理的安全性,支持对该治疗方案的进一步研发。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2期试验,20个月的一线治疗OS,确实令人兴奋,如果能在大样本的3期试验中重复,其意义甚至会超过著名的ToGA试验(考虑到HER2阴性患者占所有胃癌的80%以上)。同时,毒性似乎主要来自化疗,免疫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并不多。

除了上述3个研究,本次大会还有一个名为JVDF的1a/b期研究以壁报的形式公布了其在胃癌患者中的研究结果(摘要号:)。该研究的特色是:治疗方案为免疫治疗(Pembro)+抗血管治疗(Ramucirumab),无化疗;治疗对象包括1线和2/3线治疗的患者(详见下图)。

研究入组了28例1线治疗患者和41例≥2线患者。

结果显示,安全性方面,1线治疗3级以上治疗后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为16/28(57.1%),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11/28(39%);≥2线治疗的TEAE和TRAE分别为21/41(65.9%)和11/41(26.8%)。

疗效方面,1线治疗的ORR为14%,DCR为64%,中位PFS为5.6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2线治疗的ORR为7%,DCR为51%,中位PFS为2.6个月,中位OS为6.2个月,12个月OS率为34.6%。

研究结论认为:联合方案的安全性谱同Pembro和Ramu单药相同,无新增毒性;在未经治疗和经治G/GEJ腺癌患者中观察到令人期待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持续的缓解;进一步的随访数据将指导未来的研发。

这个研究的亮点在于使用2种靶向药物完全替代了化疗,在一线治疗中,这一策略取得了数值上可媲美化疗的PFS和更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但是ORR较低(作为对比,ToGA试验单纯化疗组的中位PFS为5.5个月,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68%,ORR为35%)。后续的随访数据以及进一步的研发情况令人期待。

说完了今年ASCO的新数据,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审视一下目前胃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状况,这样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上述数据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从后线开始,逐步前推。

1)三线及以上治疗,几成定局

目前已发表的数据汇总如下图。可以看到,Nivo和Pembro在亚洲人群和欧美人群中都证实了其有效性,且疗效相似。

鉴于胃癌3线治疗手段匮乏,依据上述数据两种药物获批的概率都很大。小野制药已经向日本监管部门提交了Nivo在胃癌的适应症的申请;至于FDA,按现在新官上任的趋势,批准看起来也是迟早的事。

2)二线治疗,取代化疗?

Pembro在二线治疗领域有2个设计几乎完全一样的大型3期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KEYNOTE-和KEYNOTE-。二者均在一线铂+氟尿嘧啶类治疗进展的患者中进行。二线治疗的试验组方案为:PembromgIVQ3W;对照组方案为:紫杉醇80mg/m2IVday1,8,and15of4-weekcycles。区别在于,KEYNOTE-在全球31个国家开展,计划病例数;KEYNOTE-仅在亚洲国家开展,计划病例数。另外,KEYNOTE-试验同时入组PD-L1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但是主要终点设为PD-L1阳性患者的PFS和OS。而KEYNOTE-试验似乎仅针对PD-L1阳性患者(不确定,公开材料不多)。

晚期胃癌患者二线化疗的效果本也不好,副作用倒是挺大。如果上述试验成功——哪怕疗效相近,则部分患者有望在二线治疗中抛弃毒性较大的化疗。

3)一线治疗,百花齐放

先说Nivolumab。BMS公司正在进行的3期国际多中心试验名为CheckMate,计划入组病例数达到例,可谓雄心勃勃。这项研究的设计依据,正是前文介绍的CheckMate试验。研究设计详见下图,BMS公司最终选择了将CheckMate试验中的组1(N3)和组2(N1+I3)的方案进行了杂交,得到的CheckMate的试验组方案为Nivo1mg/kg+Ipi3mg/kg4次后Nivo单药治疗。BMS这么做的考虑估计是,N1+I3组有最高的ORR(所有患者24%,PD-L1阳性患者40%),用于起始治疗;N3组疗效适中且毒性最低,适合在起效之后维持治疗。虽然N1+I3组有最高的毒性,治疗相关的3-4级毒性发生率有47%,但比起化疗和化疗+靶向还是要小一些,可以控制,并且在CheckMate研究中缩短了其使用时间。

这个试验中,试验组完全抛弃了化疗,在胃癌中这确实需要勇气(0多例的国际大3期可不是闹着玩儿),但好消息是这种N1+I3序贯Nivo的方案,已经在黑色素瘤中取得了成功。另外,这个研究没有限制入组患者的PD-L1表达状态,但是主要终点设为PD-L1阳性患者的OS,这进一步提高了试验成功的可能性。

有趣的是,Nivo的原研方小野制药正在开展另一项一线治疗的3期试验(ONO--37),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治疗策略。ONO--37是一个2/3期设计的研究,在第一阶段评估Nivo+CapeOX/SOX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第二阶段计划评估Nivo+化疗vs安慰剂+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ONO--37也是一个大型国际多中心试验,计划入组例患者。比起BMS的方案,日本人的设计要保守和传统许多。

说回Pembrolizumab,其在一线治疗领域也有一项大型国际多中心3期研究:KEYNOTE-,计划入组病例数达到例。研究入组PD-L1阳性/HER2阴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2个试验组的治疗方案分别为Pembro单药和Pembro+FP/XP,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经典的FP/XP方案(见下图黄框,5-FU允许用卡培他滨替代)。

回头看看前面所介绍过的KEYNOTE-研究(见下图),可以发现,KEYNOTE-试验组的治疗方案正是KEYNOTE-中队列2和队列3(数据未公布)的治疗方案。现在我们便明白KEYNOTE-的意义所在:队列1为了找FDA拿三线治疗的适应症,队列2、3则为3期研究提供proofofconcept。

总结一下一线治疗开展的3期研究,可谓百花齐放,使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治疗单药,免疫治疗双药联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如果算上早期研究,则还有上文介绍的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治疗。这其中竟有3个方案是不含化疗的。

4)辅助治疗,令人意外

鉴于靶向药物在辅助治疗领域惨烈的失败史,敢对这一领域开展探索已属勇气可嘉。而在上文中看起来保守传统的小野制药,竟然开了一个国际多中心3期随机临床试验(ONO--37),病例数达到例。研究入组R0切除后的胃癌患者,方案为Nivo+CapeOX(半年)/S-1(一年)vs安慰剂+CapeOX(半年)/S-1(一年)。这个研究目前公开信息很少,也不清楚他们前期是否有小研究以及结果如何,只能祝福他们~~~

5)生物标志物

目前研究数据最多的是PD-L1的表达,在3期研究中也将其作为入组或者分层的依据。需要注意2点:

(1)Nivo和Pembro的试验中所用的检测方法并不相同:Nivo使用的抗体克隆号为28-8,Pembro则为22C3;虽然二者的阳性阈值均为1%,但是Nivo检测的是肿瘤细胞的表达,Pembro则同时检测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表达。

(2)总体而言,在PD-L1阳性的患者中,免疫治疗的有效率更高;但是,在PD-L1阴性患者中,也有一部分患者能够获益。这一点同膀胱癌中的情况十分相似。因此,不能用PD-L1阴性排除患者使用免疫治疗。

纵观今年的ASCO年会的胃癌领域进展,颇有承前启后之感:承接化疗统治时代的余晖——如FLOT4-AIO试验,远眺免疫靶向滚滚而来的洪流——1/2线及辅助治疗6个3期临床试验合计病例数达到例!这其中部分试验已经结束入组,预计不久将有结果报道。当然,即使KEYNOTE-队列2这一小样本的结果能在III期试验中重复,晚期胃癌患者的OS也只是提高至20个月左右。胃癌治疗的进步,依然道阻且长。与诸君共勉。

若觉得本文有用,还请点赞鼓励下作者:-)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uihongjidian.com/waby/7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