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1临床诊断

1.30岁以上患者,有胃痛或上腹部胀满史1年以上,近期疼痛加重,疼痛节律改变,上腹轻压痛者,应警惕胃癌的发生。

2.虽无胃病史,但出现原因不明的消瘦、黑便,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血红蛋白降低或多次出血兼见顽固性胃痛,多为胃癌的表现。

3.有胃痛史,且体检发现有肺、肝转移灶,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经肠诊检查直肠前壁摸到肿块时,多可确诊。

4.胃酸低下,注射血组胺后胃液中仍无游离酸时,胃癌可能性大,若胃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已发现有癌细胞即可确诊。

5.大便隐血检查在严格控制饮食(如受试者禁肉食3天)条件下,大便隐血持续阳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6.X线钡餐检查胃中溃疡大于2.5cm,龛影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附近胃壁僵直,蠕动消失,溃疡周围粘膜皱襞粗乱或消失;或有突入胃腔内的充盈缺损,边缘不规则,粘膜破坏或中断,经多次观察其形态不变;或有弥漫永恒性环状狭窄,胃壁僵硬,无蠕动波,整个胃缩小等。以上可分别考虑为溃疡型、巨块型、弥漫性胃癌。

2临床分期

1.我国胃癌TNM分期

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宣导的TNM分期法。根据原发病灶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条件,于年初步制订了我国的胃癌TNM分期法。

原发肿瘤(T)分期:

T1:不管肿瘤大小,癌灶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的早期胃癌。

T2:癌灶侵及肌层,病灶不超过一个分区的1/2。

T3:肿瘤侵及浆膜,或虽未侵及浆膜,然病灶已超过一个分区的1/2,但未超过1个分区。

T4:肿瘤已穿透浆膜,或大小已超过1个分区。

淋巴结转移(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N1:为离癌灶最近,贴近于胃壁的第1站淋巴结有转移,包括贲门右、贲门左、胃小弯、胃大弯、幽门上、幽门下以及脾门淋巴结。

N2:远离癌灶部位的第1站淋巴结有转移(如胃窦癌有贲门旁或脾门淋巴结转移或贲门癌有幽门上下淋巴结转移),或有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干、脾动脉干及十二指肠后第2站淋巴结的转移。

N3:有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旁、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及结肠中动脉周围的第3站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

M1:发生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

Ⅰ期:无淋巴结转移或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即T1N0~1M0。

Ⅱ期:癌肿侵及肌层或浆膜层,病变范围未超过1个分区,没有或仅有第1站淋巴结转移,即T2~3N0~1M0。

Ⅲ期:不论肿瘤大小,凡有远隔部位的第1站淋巴结转移,或邻近第2站淋巴结转移,或虽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甚或无淋巴结转移,但癌肿已经超过1个分区且浸润已超越粘膜下层者,即T1~4N2M0和T4N0~1M0。

Ⅳ期:不论肿瘤大小,凡有远处转移或有肝十二指肠韧带、腹主动脉旁、肠系膜根部、结肠中动脉周围等第3站淋巴结转移,即T1~4N3M0。

2.日本PHNS分期

自UICC将TNM分期法应用于胃癌分期后,日本多数学者认为TNM分期法不能准确地反应胃癌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情况,故日本胃癌研究会制订了如下PHNS分期法。

(1)腹膜转移(P)分期:

P0:没有腹膜、系膜、网膜或内脏浆膜转移。

P1:邻近肿瘤腹膜的转移。

P2:远离肿瘤腹膜的散在性转移。

P3:远离腹膜的弥漫性转移。

(2)肝转移(H)分期:

H0:无肝转移。

H1:转移限于肝的一叶。

H2:转移至肝两叶。

H3:肝弥漫性转移。

(3)淋巴结转移(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N1:转移至第1站淋巴结。

N2:转移至第2站淋巴结。

N3:转移至第3站淋巴结。

N4:转移超过第3站淋巴结。

(4)浆膜层侵犯(S)分期:

S0:肿瘤未累及浆膜层。

S1:高度怀疑累及浆膜层。

S2:肿瘤穿透浆膜层。

S3:肿瘤穿透浆膜层并累及邻近组织。

3.国际抗癌联盟胃癌新TNM分期

为了制订一个合理、实用的胃癌分期方法。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日本肿瘤协会(JCC)经过反复磋商讨论,于年5月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由UICC正式颁发了国际统一的胃癌新TNM分期法。

(1)原发肿瘤(T)分期: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发肿瘤局限于粘膜层而未累及粘膜下层。

T1: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

T2:肿瘤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层。

T3:肿瘤穿透浆膜层。

T4:肿瘤侵及邻近组织或器官(腔内扩展到十二指肠或食管者按胃壁浸润的最大程度分类)。

(2)淋巴结转移(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N1:距原发灶边缘3cm以内的胃周淋巴结转移。

N2:距原发灶边缘3cm以内的胃周淋巴结转移,包括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和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分期:

M0:未发现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需具体说明远处转移部位。但TNM分期法中的N3,即腹主动脉旁、胰十二指肠后、肝十二指肠韧带、结肠中动脉周围、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均属于M1。

凡TNM的资料不明或记录不详时以TxNxMx表示之。

(4)临床分期:

O期:肿瘤浸润粘膜层但未累及粘膜固有膜,无淋巴结转移者,即TisN0M0。

Ⅰ期:又分为Ⅰa及Ⅰb期。

Ⅰa期:凡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即T1N0M0。Ⅰb期: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伴有距原发灶3cm以内淋巴结转移者,或肿瘤已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但尚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即T1N1M0及T2N0M0。

Ⅱ期: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但已有距原发灶3cm以外淋巴结转移者,或肿瘤已浸润至肌层、浆膜下层,但仅有距原发灶3cm以内淋巴结转移者,甚或肿瘤已穿透浆膜层但尚无淋巴结转移者,即T1N1M0、T2N1M0及T3N0M0。

Ⅲ期:又分为Ⅲa及Ⅲb。

Ⅲa期:肿瘤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并已有距原发灶3cm以外淋巴结转移,肿瘤已穿透浆膜外但仅有3cm以内淋巴结转移,甚或肿瘤已侵及邻近组织、器官,但尚无淋巴结转移者,即T2N2M0、T3N1M0及T4N0M0。

Ⅲb期:肿瘤已穿透膜层并有3cm以外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已累及邻近组织、器官但仅有3cm以内淋巴结转移,即T3N2M0及T4N1M0。

Ⅳ期:肿瘤已累及邻近组织、器官,并有距原发灶3cm以外淋巴结转移,或已有远处转移的任何T、N,即T4N2M0以及T0~4N0~2M1。

鉴别诊断1胃癌与胃良性疾患的鉴别

1.胃溃疡

由于胃癌无特徵性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酷似胃溃疡,特别是青年人胃癌常被误诊为胃溃疡或慢性胃炎,故须仔细鉴别。

胃溃疡的某些典型X线表现可作为诊断依据,如龛影一般突出于腔外,直径在2cm以内,其口部光滑整齐,周围粘膜呈辐射状,胃壁柔软可扩张等;而进展期溃疡型癌的龛影较大,且位于腔内,常伴有指压痕及裂隙破坏,局部胃壁僵硬,胃腔扩张性差等。但某些胼胝性溃疡易与溃疡型癌相混淆,这需要进一步作胃镜活检予以鉴别。

2.胃息肉(胃腺瘤或腺瘤性息肉)

来源于胃粘膜上皮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60~70岁多见。较小的腺瘤可无任何症状,较大者可引起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噁心。腺瘤表面粘膜又可糜烂、溃疡出血而引起黑便,临床表现可酷似胃癌。X线钡餐检查显示为1cm左右直径,边界完整的圆形充盈缺损,带蒂腺瘤推压时可移动部位。胃腺瘤常与隆起型早期胃癌相混淆,宜胃镜活检予以确诊。

3.胃平滑肌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下。其瘤体多单发,2~4cm大小,好发于胃窦及胃体部,呈圆形或椭圆形,患者常有上腹饱胀不适、隐痛或胀痛,当肿瘤增大供血不足而形成溃疡时亦可出现间歇性呕血或黑便,约有2%可恶变成平滑肌肉瘤。胃镜检查可与胃癌相区别,但难以决定属平滑肌瘤抑或平滑肌肉瘤。

2胃癌与其他胃部恶性肿瘤的鉴别

1.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占胃部恶性肿瘤的0.5%~8%。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胃窦、幽门前区及胃小弯。病变源于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可向周围扩展而累及胃壁全层,病灶部浆膜或粘膜常完整。当病灶浸润粘膜40%~80%时,发生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

临床表现有上腹部饱胀、疼痛、噁心、呕吐、黑便、胃纳减退、消瘦、乏力、贫血等非特异性症状,乙醇常可诱发胃淋巴瘤患者腹痛的发生,少许患者伴有全身皮肤瘙痒症。X线钡餐检查病灶的表现率可达93%~%,但能确诊为胃淋巴肉瘤者仅10%左右。

具特徵性的改变为弥漫性胃粘膜皱襞不规则增厚,有不规则地图形多发性溃疡,溃疡边缘粘膜隆起增厚形成大皱襞;单发或多发的圆形充盈缺损,「鹅卵石样」改变。

2.胃平滑肌肉瘤

占胃恶性肿瘤的0.25%~3%,胃肉瘤的20%,多见于老年,好发于胃底、胃体。瘤体一般较大,常在10cm以上,呈球形或半球形,由于癌体巨大其中央部常因血供不足而形成溃疡。

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噁心、呕吐、胃纳减退、消瘦、发热、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多数患者的瘤体巨大而在腹部可扪及肿物,局部有压痛。

X线钡餐检查可见粘膜下型胃平滑肌肉瘤,于胃腔内可见边缘整齐的球形充盈缺损,其中央常有典型的「脐样」龛影,浆膜下型者则仅见胃壁受压及推移徵象;胃底平滑肌肉瘤在胃泡内空气的对比下,可见半弧形状组织块影。

胃镜检查时粘膜下型平滑肌肉瘤的表面粘膜呈半透明状,其周围粘膜可「桥形」皱襞;肿瘤向胃壁浸润时,其边界不清,可见溃疡及粗大之粘膜皱襞,胃壁僵硬,一般与胃癌不难鉴别。

我们只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uihongjidian.com/waby/7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