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醫管局數據顯示,本港年有約一千宗胃癌的新案例,在癌症榜排第六位;同年,因胃癌而死亡的個案在各癌症中,更排第四位,有約宗。有醫生指出,現時國際醫學界正為「免疫療法」進行研究,不但可豁免化療,初步亦顯示,可縮少末期胃癌腫瘤的成功率達三至四成。
41歲的高先生,10年前吸煙飲酒、作息不定時,05年確診患上胃癌,先後需切除整個胃部成為「無胃人」,並要配以電療及化療,現時以大小腸代替胃部功能。
高先生說,食量和消化能力與患病前無異,但吸收能力似乎較差。他身高公分,由患病前的磅,跌至康復後的磅,「無論點食,體重一直都過輕。」
藥物喚醒免疫細胞抗癌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臨牀腫瘤學系醫生林嘉安說,電療及化療過程較辛苦,高先生能撐得過去「好犀利」;而按當時的醫學技術,切除胃部已是最好方法。
他透露,現時國際醫學界正積極進行「免疫療法」的臨牀研究,透過注射藥物喚醒身體的免疫細胞,來打擊癌細胞。外國的初步研究指出,成功率達三至四成。本港正參與兩項相關的大型研究,冀可對傳統治療方法無效的病人,提供新希望。
林嘉安又說,治療胃癌的新趨勢亦包括標靶藥,以延緩腫瘤擴散,但每名患者中,只有10至15人的癌細胞上有相關的「標記」,讓藥物擊中,且仍需輔以化療,藥物每月約需2萬元,「唔係個個都用到。」
鐧界櫆椋庤兘娌诲ソ鍢?鐧界櫕鐤兘娌诲ソ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