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有利于预防胃癌

专家指出,在治疗消化道溃疡期间,应多吃蔬菜水果米面等,少吃大鱼大肉。

专家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是“吃下去的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中国学者都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治疗,只要是阳性就应治,这有利于减少胃炎、溃疡、胃癌的发病率。中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高发地区,感染人群接近七亿,胃癌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中国一项随访期长达十五年的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百分之三十九。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常见病,主要指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一般人群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发生过消化性溃疡。胃酸和幽门螺杆菌是溃疡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患者需要做的是遵医嘱、治疗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是指在各种致炎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及坏死性病变,病变可深达黏膜肌层。之所以叫做“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于其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溃疡和糜烂病变程度不同,糜烂是一个限局性的黏膜缺损,它不穿透黏膜肌,愈合后不遗留任何痕迹;而溃疡的黏膜缺损穿透整个黏膜层,时常穿入甚至穿通其他各层,愈合后遗留疤痕。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常见。亦可发生于与胃酸、胃蛋白酶接触的其他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的吻合口、空肠Meckel憩室等。

据了解,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在中国,消化性溃疡占国内胃镜检查人群的10.33%~32.58%,且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5:1。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腹部疼痛,胃灼热,打嗝……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溃疡反复发作,严重时甚至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溃疡癌变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身心健康。消化性溃疡典型症状是疼痛,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发作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等特点。

长期性是指,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周期性是指,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节律性是指,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发于二餐之间,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药物后缓解。所以有一饿就痛,吃点东西就好转的特点。而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另外,消化性溃疡可有烧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与溃疡形成后胃及十二指肠运动障碍、消化不良有关。

规范治疗幽门螺杆菌

胃酸和幽门螺旋杆菌是溃疡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患者需要做的是遵医嘱、治疗幽门螺杆菌。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可分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两大类,常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配合使用。需遵医嘱,切莫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不规范用药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或复发,也容易导致溃疡复发,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大大减少溃疡复发。治疗停药2周后记得复查幽门螺杆菌,家里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最好分餐或一同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教授吕农华表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有关,它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一种传染病,过去人们忽视它。现在,中国学者都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治疗,只要是阳性就应治,这有利于减少胃炎、溃疡、胃癌的发病率。

如果合并有溃疡、胃淋巴瘤、胃癌这些疾病,更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复发率及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中国胃癌占了全球45%,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很大关系,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利于预防胃癌;特别是40岁以上、有家族史、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这三类胃癌高危人群,更应检查并治疗幽门螺杆菌。

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地区之一,日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20岁以后就有部分患者发生萎缩/肠化生。

日本采取的对策是,在20岁之前进行筛查幽门螺旋杆菌,内镜检查时常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并将其列为婚前检查项目。年,日本政府医疗保险批准对内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炎进行根除治疗。

中国也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高发地区,感染人群接近7亿,胃癌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中国一项随访期长达15年的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39%。

据专家介绍,在中国国情下,面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建议不再纠结要不要治,而是如何规范治疗。专家建议,应做到两个“统一”,即认识统一,重视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意义;行动统一,规范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治,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进行根除治疗,并提高初治成功率,降低幽门螺旋杆菌耐药和再感染。

“吃下去的细菌”

专家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是“吃下去的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口、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用水等途径传染,因此在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人患上幽门螺旋杆菌,其他成员患胃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此,在门诊中,幽门螺旋杆菌出现一人患病全家感染的现象很常见。。

对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既不能过分担忧,也不能不接受治疗。对于该病菌的预防,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应尽量使用公筷,如家庭成员本身患有胃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一定要进行分餐,餐具要定时煮沸消毒20分钟。同时建议有胃病史的患者,其家庭成员最好定期做胃病检查,父母为了孩子健康,最好采取分餐制。

另外对于患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专家也指出,要戒酒烟,吸烟会引起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胃黏膜出现缺血,不利于溃疡愈合。高浓度白酒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损伤,得了胃十二指肠溃疡更不能喝酒。

另外,要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避免紧张的情绪,精神压力会改变胃肠道血供,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不利,要注意调整好。因为不少人会因为工作压力或精神压力诱发原本“沉睡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进食要定时定量,不要饿一顿,饱一顿,也不要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米面等,少吃大鱼大肉,因为这类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不利于溃疡愈合,且可能加重胃疼症状。避免食用咖啡、浓茶、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宜食用质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体积大、坚硬、粗纤维多的食物,以减少对溃疡面的机械性刺激。应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少量,可减少胃酸分泌;多餐,可弥补食量之不足。一般每餐不宜过饱,以正常食量的2/3为宜,每日进餐4-5次。定时定量对维持胃液分泌和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为促进溃疡愈合,提供营养全面的膳食,特别是选用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很有必要。烹调方法应以蒸、煮、炖、烧、烩、焖等较好,不宜采用干炸、油炸、腌腊、滑溜等方法。忌过甜、过咸、过热及生冷食物。饮食中注重足够的热能、适量蛋白质、低脂、丰富维生素的膳食。

如果有服用抗血栓药或止痛药应酌情更换: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消炎止痛方面应用广泛,但这类药物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如果得了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好寻求医生建议是否继续使用,酌情更换或停用这类药物。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多伴发心血管、骨关节及肿瘤等疾病,导致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包括中国冠脉介入总量的增加,而需要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增加,使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亦逐渐成为消化性溃疡的另一主要病因,尤其在上消化道出血中起重要作用。杨丽霞妇科诊所:健康美丽从这里开始。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uihongjidian.com/waxg/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