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很冷,适合吃些肉类来暖暖身子,如果吃肉时搭配着吃些蒜,既可解油腻、助消化,又能让营养吸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煮肉、炖鱼时加入一些大蒜瓣,还能解腥味、去异味,调节菜品的味道。
此外,大蒜不仅仅是普通的食材,更是一味“药”,除了我们熟知的大蒜能够预防肿瘤和癌症,大蒜还能“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等作用。
大蒜能防治八种病助降血脂—降低甘油三脂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蒜不仅含有普通蔬菜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还含有一种特殊的保健成分大蒜素。
大蒜素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有降低作用。同时发现大蒜素可抑制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减少了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促进了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的分解。
防癌症—抑制癌细胞生长
大蒜素中所含有的有机硫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已被得到证实,这种有机硫化物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抑制肿瘤的发展,包括加速致癌物的解毒、细胞周期的停滞、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等。
此外,大蒜素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能显著杀灭肝癌细胞、鼻咽癌细胞、胃癌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等。
助降血压—每天两瓣养好血管
中医认为大蒜性辛、温,归肝、心经,其所含有的大蒜素有“血管清道夫”之称。
无论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是普通人群,每天食用两瓣蒜,都有辅助降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
助降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
大蒜还可影响肝糖原合成,增加血浆胰岛素水平,对糖友呈现颇为有益的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蒜精含有一种能刺激脑垂体的物质,有助于调节人体对脂肪和糖类物质的消化和代谢,提高正常人葡萄糖耐量的作用。而葡萄糖耐量可强化胰岛β细胞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抗炎症—提高身体免疫力
炎症可谓“万病之源”,多达90%的疾病与炎症有关,心脑血管疾病亦不例外。大蒜具有抗炎活性,经常食用有助于消除体内慢性炎症,从而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大蒜扮演着重要的救命角色。民间称大蒜是“地里长出的青霉素”可用来杀菌和预防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
治关节炎—去除风寒湿气
大蒜性味辛、温,有散寒温通之功。古文献记载,大蒜能“除风湿,破冷气”,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大蒜对关节炎有抑制作用。但大蒜只是针对风寒湿气,而不适用于湿热类的关节炎。
具体做法:先找块干净的棉布,在膝盖上缠两层,然后取3至4颗大蒜,捣成泥敷在布上,再用塑料薄膜包扎起来,敷两小时。药取下后,用干净棉布把双膝裹起来。
治哮喘—缓解哮喘有奇效
哮喘是由于体质虚弱,外感寒邪,使病邪不能排出体外,影响肺部的肃降宣发。蜂蜜能够润肺化痰,大蒜具有抑菌作用,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两种食物相配合,能够缓解哮喘的症状。
具体做法:用春天起蒜时的嫩蒜60-90头洗干净,用蜂蜜浸泡封好后保存6个月。等到秋冬时打开食用,每天吃一头。
治头痛—一滴入鼻就止痛
紧张性头疼又称肌收缩性头痛,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压迫性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病,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压力增大,容易焦虑、抑郁,精神因素等都会导致紧张性头疼。
中医认为,头疼是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细急或失养导致的。可取大蒜1个,去皮后捣研成汁,抬头后点少许大蒜汁滴入鼻中,急嗅入脑,眼中泪出即可止痛。
大蒜这么吃更好1捣碎吃—保健效果好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
因此,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吃,并且要先放10-15分钟后再吃,这样有利于大蒜素的生成。
2生吃—杀菌效果好在加热过程中,蒜中起到抗菌作用的有机硫化物含量会逐渐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所以熟吃大蒜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杀菌效果。
家里用蒜拌凉菜、吃饺子时用醋和少量芝麻油调的蒜泥都是很健康的吃法;或者在炒菜时,起锅前再放入蒜末或者蒜片,既增加菜肴美味,又不损失大蒜的营养成分。
3独头蒜—更抗癌独头蒜实际上是植株营养不足、发育不良、不能产生多瓣的大蒜鳞茎。
其辛辣味独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防癌作用要高于普通分瓣蒜。
4肉和蒜—搭配更营养瘦肉中的维生素B1不稳定,易随尿液排出体外。
而蒜中的蒜素能和维生素B1结合生成稳定的蒜硫胺素,提高维B1的含量,同时也延长维B1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其在胃肠道的吸收率和利用率。
所以,吃肉时适量吃一点大蒜,有助营养吸收。
温馨提示大蒜素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生吃过多大蒜,易引起急性胃炎,长期过量食用还容易造成眼部不适。
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每天最好别超过1瓣;肠胃好的人,最好每天2-3瓣。肝病、非细菌性腹泻、眼疾、胃病、十二指肠、脑溢血患者最好不要吃大蒜。
虽然含有多种植物活性物质并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健作用,但仅仅靠一种食物来达到控制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是不可能,平时依然要按医嘱服用药物。
春江花月夜(琵琶曲)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