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年取得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医院、浙医一院、医院等院消化内科进修学习。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慢性胃炎、溃疡病、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经验,胃镜、大肠镜操作技术娴熟,擅长内镜下各种治疗技术。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现为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湖州市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乾元)
专家门诊地点:医院(乾元)
目前,胃癌在世界范围内仍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在我国新发胃癌病人约45万人,因胃癌死亡人数约33万人,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晚期(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存活率在一直在20%以下,而早期胃癌5年存活率可望达到90%以上。但是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因此,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仍旧任重道远,需要全民参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对胃癌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治的水平。
关于胃癌发生、发展的详细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初步认为多数胃癌的发生,遵循所谓的Correa通路,即致癌危险因子作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萎缩→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轻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型胃癌,过程大都不可逆转,但多数在适当的环境条件和医疗干预下稳定在某个阶段。相比较而言,对近端胃贲门癌和弥漫浸润型胃癌的癌前病变特点至今仍知之甚少。目前认为导致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学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我国在40岁后发病率明显上升,男性高于女性。
2.生活饮食因素:
⑴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有关。
⑵腌熏煎烤炸食品:此类食品会产生多环芳烃、N-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
⑶不良饮食习惯:一项Meta分析提示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吃饭速度快、暴饮暴食、吃剩饭菜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⑷吸烟:多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吸烟与胃癌发生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胃癌风险随每日吸烟量及时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与胃癌的复发和死亡升高相关。
⑸饮酒:酒精可损伤胃黏膜,但对胃癌的影响尚无定论。
3.感染因素:上世纪90年代,国际癌症研究机构LARC、WHO均将HP(幽门螺旋杆菌)划归I类致癌因子。Meta分析表明,H.P感染可使胃癌发生风险增加2倍。但世界人口约有20亿人感染的HP,但不到1%的HP感染人口最终发展为胃癌,说明HP感染并非胃癌发生的充分条件,胃癌发生是细菌毒力因子与宿主炎症相关的遗传学背景及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4.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部分胃癌有家族聚集倾向,其中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约占胃癌总数的1%~3%)是基因突变引起。其他家族性疾病中也伴发胃癌发病风险升高,如Lynch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5.其他因素:地质、饮用水等环境因素可能通过与遗传背景、HPP感染、宿主免疫等交互作用影响胃癌的发生。
6.保护因素:水果和蔬菜摄人是胃癌的保护因素,近期有Meta分析显示摄入膳食纤维与胃癌风险呈负相关,食用葱蒜类蔬菜也可减少胃癌发生。绿茶、维生素C、类胡箩卜素、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等与胃癌结论尚不统一。
7.胃癌前疾病与胃癌前病变: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胃的一些良性疾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高,主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Menetrier病(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目前已证实的胃癌前病变主要是上皮内瘤变(或称为异型增生)。
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早期,癌前病变和随之发展的早期浸润型胃癌常常不引起症状,或仅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同时,目前缺乏高敏感、高特异性的方法检出早期胃癌。所以在胃镜下对可疑黏膜进行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仍为诊断早期胃癌的金标准。以下是推荐的胃癌防治策略:
1.加强公众健康知识教育和普及,实行全民戒烟,提倡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低盐饮食,少食富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坚持每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及时检出并根除HP感染对防治胃癌极其重要。HP感染的检查方法有很多,目前比较成熟,治疗费用亦低。
3.胃镜检查是目前为止最重要、最有效的检出早期胃癌的方法。根据韩国和日本通过胃镜筛查高危人群的经验,下述情况应每年行一次胃镜检查:①年龄在5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吸烟者和HP感染者。②有家族性胃癌、食管癌病史。③部分胃切除术20年后。④胃黏膜活检发现有癌前病变。⑤中、重度萎缩性胃炎。⑥恶性贫血患者,尤其是胃内分泌肿瘤患者。⑦有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如Lynch(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乳腺癌基因BRCA1和BRCA2携带者等。
4.目前胃癌的治疗还是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化疗效果仍旧较差。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早期胃癌仅侵及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发生或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近年来最先在日本对于早期胃癌开展了内镜下切除技术,即EMR与ESD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在内镜下通过各种特殊器械将病变黏膜整片切除,在早期胃癌可以取得与外科剖腹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目前医院也得到广泛开展。
来源:德清医院小编:结绳记事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