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竟然是胃癌的前兆千万别忽视身体发出的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有的时候明明肚子不饿,为什么会发出“咕咕咕”的声音?这个时候要警惕,很有可能是疾病的前兆!其实,我们的身体也会“说话”,切记不同的声音很可能是健康的警报哦!

肚子“咕咕响”最为常见,此情况也被称为“肠鸣”。正常情况下,大约每分钟会发出4-5次肠鸣,但声音低而缓,一般很难听到。若肠道出现病变,肠鸣声会变大,也会更加频繁。

1、消化不良

排除饥饿因素,偶尔出现单纯性的肠鸣,多数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肠道产气过多,且无法顺畅循环,就可能出现肠鸣,一般危害较小。

2、急性肠炎

肠鸣次数增多,声音变大,感觉到肚子在不停地运动,或有其它多种并发症,可能预示着急性肠炎、菌痢等频繁腹泻的疾病。

3、肠炎、胃炎

若肠鸣持续一个月以上,且伴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其它病发症,可能预示着肠炎、胃炎。

时间久了,容易引起营养流失和必需营养素的缺乏,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影响更甚,轻则营养不良,重则脱水,甚至出现消瘦、肤色发黄、加重病情、失眠等症状。

4、肠梗阻

当你的肠子鸣叫次数明显增多,而且每分钟高达15次以上,排气不畅,就要小心有可能是肠梗阻了。

2招缓解肠鸣

1、容易消化不良的人,适当少吃易产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牛奶等。2、合理饮食,忌烟酒和辛辣、生冷、油腻、刺激的食物,适当多吃粥、面食等易消化食物。胸腔和腹腔之间有厚厚的肌肉膜——膈肌。当受到寒冷、饱餐、吃饭过快、大笑等刺激后,膈肌会出现阵发性、痉挛性收缩,发出“打嗝声”,但都会自动缓解。除此之外,有可能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1、胃部疾病经常打嗝、嗳气,有可能是胃部疾病。打嗝频率高,甚至睡觉都会打嗝,可能预示着胃溃疡,尤其是胃底部溃疡,更易引起打嗝症状。打嗝时伴有上腹部隐痛、胃疼、食后饱胀、食欲不振、胸部或咽喉等灼痛感,医院就诊。2、消化道癌症肝癌易引起肝脏肿大,会刺激膈膜,从而出现痉挛,导致打嗝。临床上还发现,食道癌、贲门癌(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腺癌)、胃癌患者也会出现连续打嗝的症状,尤其是贲门癌患者。

3、中风信号

一方面,中风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膈肌不断收缩,从而不停的打嗝;另一方面,脑中风后也经常出现应激性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呃逆,出现打嗝。

因此,如果老人持续打嗝,并伴有手脚不受控制、说话不利索等症,医院就诊。

4、脑部疾病

脑肿瘤和头部外伤后刺激到脑神经,会反射性地引起膈神经痉挛,也可引起顽固性打嗝。

劳累或不良睡姿等可引起单纯性打鼾,但病态的打鼾对健康危害极大。据调查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50%的人打呼噜,其中50%的人属于恶性打呼噜,而这种恶性的打呼噜正是代谢障碍、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催化剂。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单纯性的打鼾是均匀的,但若打鼾声音特别响,尤其是断断续续的鼾声,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预示着可怕的夜间猝死。研究表明,如果人在睡眠时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超过20次,其5年死亡率将超过11%,8年死亡率将达到37%。2、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大压迫气道时,也会出现鼾声。近几年,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一旦压迫到其他组织,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一定要积极治疗。3、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呼吸反复暂停,易造成机体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诱发高血压、心率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易发猝死。据统计,经常打鼾的人比正常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高出33%;而50-90%的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患有高血压,其突发心脑血管意外的概率是正常人的8.5倍。如果打鼾者睡醒后有口干舌燥、头晕、头痛,白天困倦、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表现,医院就诊。握拳、伸懒腰、上下楼梯、更换姿势等情况下,关节都可能发出声音。一般来说,年轻人发出关节响,但无疼痛感或活动障碍,属于正常生理状况。

但如果年龄在35-60岁之间,双臂上举、后拉时出现带疼痛的声响,很可能患了肩关节夹挤症候群,其肩膀周围的肌腱受感染。

如果走路时膝关节发出声响,且伴有疼痛,可能发生了软骨撕裂。

头部后仰、下巴骨骼之间的软骨活动,出现响声且伴有疼痛,很可能是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夜里爱磨牙、颔关节撕裂的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一般情况下,中老年人的关节突然出现弹响,尤其是伴有酸胀疼痛感时,要考虑局部是否有病变,如:半月板损伤、骨刺、韧带劳损等疾病。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编辑:小闻

审核:郭夏冰、马若男

监制:孙志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uihongjidian.com/wazq/wazq/31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