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网上一则报道显示[1],年仅29岁、一心扑在事业打拼的小何不幸被确诊为胃癌。他的妈妈声泪俱下地表示:
“一年近次外卖,一周一两次夜宵,加起来接近次了。”不仅如此,加班后爱喝酒吃烧烤、饥一顿饱一顿、胃不舒服了吃点药对付、医生建议做胃镜不听、妈妈建议少吃外卖也不听…这些也都是小何的日常写照。来源:摄图网直到1个月前,小何出现了腹痛、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黑便(即便中带血)等严重症状,且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他终于去做了个胃镜,结果被确诊为胃窦腺癌。不幸中的万幸是,小何仍处于“可手术切除”的非晚期阶段。后来医生切除了小何2/3的胃和周边淋巴结,之后还需再进行一段时间的术后辅助化疗。年轻并非胃癌的“免死金牌”年11月29日,《郑州大民生》栏目中曾提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在过去,临床上看到的胃癌患者,往往是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近几年,年轻胃癌患者增加,40岁以下病例也并不少见,他们出现胃痛、胃胀时,往往会当作普通胃病,病情进展接受进一步诊疗,结果发现胃癌时往往是中晚期,恶性程度更高,也更容易扩散转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杜奕奇介绍[2],这类年轻患者,基因类型可能有些特殊,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另外年轻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喜欢叫外卖、吃夜宵烧烤,这些因素也可能给胃的负担加重。还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都会导致胃的病变。来源:央视网所以说,年轻强壮的身体绝不是胃癌的“免死金牌”。年,南京市疾控中心曾公布了年的肿瘤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年全南京市15-44岁年轻人群体中,导致死亡人数蕞多的“癌症头号杀手”,不是肺癌、不是肝癌,而正是胃癌!来源:南京市疾控中心如何应对“年轻人癌症头号杀手”?对于大多数癌症,科学的应对方式无外乎预防、筛查和治疗这三件事。作为年轻人“癌症头号杀手”的胃癌,其实属于极为典型的“生活方式癌症”,只要能敬畏生命、改善生活方式,则预防起来一点也不难。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要把事业凌驾于健康之上。所谓健康是1,成功是后面的0。没了1,0再多也毫无意义。多给自己点时间,规律、营养均衡地吃每一顿饭;不要总是熬夜,多给身体一些休养生息的机会;戒烟、戒酒,让免疫力更强大一点;少吃高温油炸、烧烤等不健康食物,到点睡觉,少吃宵夜;按时起床,经常运动,不要久坐不动;发现幽门螺杆菌,及时就医根除。做到这些,基本上就降低了很大一部分胃癌风险。对于无法改变的先天遗传还有运气方面的因素,定期筛查可以实现查漏补缺。方法也很简单:一次胃镜即可轻松实现胃癌早期筛查。害怕难受的话,还可以选择无痛胃镜,小睡一觉,醒来就全搞定。我们真正需要花时间好好了解的是,一旦不幸遭遇了胃癌,该如何得到蕞好的治疗?这一点,我们不妨和“领跑”全球胃癌治疗的日本,学习一下经验。日本胃癌5年生存率80%,怎么做到的?在癌症当中,“5年生存率”是一个常见又极其重要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癌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的预后水平,以及治愈率大小。据人民网-健康时报报道,日本的胃癌5年生存率高达80%,远超其他大多数国家的胃癌生存率数据。因此,说日本领跑全球胃癌治疗并不过分[3]。日本之所以在胃癌治疗领域有如此优异的成绩,一方面在于全民广覆盖的精密癌筛体检,其中就包括了胃镜筛查。因此很多日本人一经检出胃癌,j就是仍可手术根治的早期。另一方面,日本的“匠人”文化,也充分渗透到了医疗领域,对于高度依赖手术的早期/中期胃癌患者,日本高度精细化的手术可带来很高的治愈率,同时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机会更好。盛诺医院——医院胃外科部长布部创也医生曾介绍,在实施胃癌手术时,一定要优先考虑肿瘤的根治性和合理性。布部创也医生(来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