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是全球首个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小分子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一系列的临床前和临床多中心研究已显示出其治疗晚期胃癌有效,具有明显的生存获益,填补了全球晚期胃癌二线治疗后的空白,因此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作为1.1类新药上市。
本期将继续介绍阿帕替尼治疗1例晚期胃癌的应用体会,并医院张小田教授进行点评,希望与广大读者分享经验,对大家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和启迪。
阿帕替尼低剂量起始个体化治疗晚期胃医院欧阳学农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1岁,因“上腹隐痛1个月”,医院胃镜提示胃体癌,就诊我院。行胃镜和病理活检示:胃体上部见5×6cm的巨大凹陷,上披污苔。考虑胃体恶性肿瘤。病理示(胃体)腺癌,免疫组化示HER2阴性,Ki-67为70%,幽门螺杆菌(Hp,-)。脊柱磁共振示:多发椎体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诊断为:胃体腺癌,Ⅳ期;骨继发性恶性肿瘤。解救治疗年11月10日起给予DC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治疗,同时给予脊柱转移灶伽马刀局部治疗。2周期后疗效评价稳定(SD),4周期后出现新病灶胸水,病理示:胸水中找到瘤细胞,疾病进展。同时患者的ECOG评分从1分变为2分。年2月4日起给予替吉奥单药化疗,同时行胸水引流,胸腔灌注化疗。2周期后影像学(图1)复查出现双侧胸腔胸水,病理示:双侧胸水瘤细胞阳性,疗效评价进展(PD)。患者体力进一步下降。此时患者体力评分不佳,不适合继续化疗治疗,需要临床医生考虑后续给予最佳支持治疗还是更为积极治疗?阿帕替尼解救治疗
根据已经公布的阿帕替尼治疗胃癌Ⅲ期研究结果,阿帕替尼能够显著延长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OS(6.5个月对4.7个月,P=0.)和PFS(7.6个月对5.0个月,P=0.);同时,疾病控制率在阿帕替尼组也显著更优(P=0.)。经讨论决定给予患者分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同时考虑到患者体力差,体重相对轻,为改善安全性和提高依从性,从较小剂量起始个体化治疗。患者从年3月18日起始接受阿帕替尼mg,1/日,1周后加到mg,1/日,继续使用2周后再加到mg,1/日。治疗2周期后疗效评估,影像学(图2)示原病灶稳定,无新发病灶;肿瘤标记物下降;体力改善,ECOG评分1分,生命体征平稳。疗效评价SD。
安全性评估显示: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手足皮肤反应(双手刺痛红肿);血压最高达/86mmHg,服用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未发现心脏、血液学毒性,尿蛋白升高及出血等不良反应。
专家点评张小田晚期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因疾病进展等出现乏力、纳差、体力不佳等症状,导致进一步抗肿瘤治疗耐受性降低,不良反应较重,使得治疗无法继续。如何在保证肿瘤治疗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也是临床实践中亟需考虑的问题。阿帕替尼临床研究获得成功后,如何将其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地推广应用,也值得肿瘤医生给予快米日报福建A股首份半年报净利大幅下降10月12日北京新发地蔬菜价格行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uihongjidian.com/wazl/1867.html